谷歌音樂 – 評論

iOS 自帶 iTunes,儘管有多種方法可以將您的 iTunes 資料庫放到您的 Android 手機上,但沒有一種方法是使用專為該設備設計的應用程序真正原生的。 諾基亞(在它目前的螺旋式下降之前)擁有 Ovi 商店,現在 Android 擁有谷歌音樂。 儘管它仍處於 Beta 階段,而且如果他們之前在 Gmail 和目前的 Google Plus 方面的努力還可以繼續使用的話,它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但 Google Music 是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的雲使用方法,可以真正使用戶能夠訪問他們的音樂。

優點..

  • 無論您的手機或平板電腦存儲容量如何,您都可以訪問整個音樂收藏(最多 20,000 首歌曲)。
  • 您可以選擇免費音樂作為激活過程的一部分。
  • 利用網絡界面或移動應用程序的多功能性非常棒!

缺點..

  • 因為您使用的是您自己的音樂:您必須將其全部上傳,這需要幾天甚至幾週的時間,具體取決於您收藏的大小。
  • 使用串流功能需要您有 WiFi 接入或可靠的 3G 數據流才能使用該服務。
  • 音樂管理器程序不提供太多控制,它本質上是您的 PC 和 Google 服務器之間的傳輸引擎。
  • 網絡界面有定期間隔廣告,這些廣告只是以系統音量在音樂的頂部播放,如果您在網絡界面中關閉了音樂,這可能會非常令人吃驚。

Web 界面的屏幕截圖

/* 自定義 css */ .tdi_2.td-a-rec 文本對齊:居中; .tdi_2 .td-element-style z-index: -1; .tdi_2.td-a-rec-img 文本對齊:左; .tdi_2.td-a-rec-img margin: 0 auto 0 0; @media (max-width: 767px) .tdi_2.td-a-rec-img text-align: center;

用戶界面..

安卓應用

如果你遵循 丹尼爾, 馬特, 盧卡斯 在 twitter 上,您會知道在澳大利亞的手機上運行 Android 應用程序存在一些小問題,但您也會知道解決方案! 越過這個小障礙,您就會發現一個帶有搜索功能的易於使用的界面,並且非常容易鏈接到您的 Google 帳戶。 這是一個非常直觀的應用程序,可能唯一讓我煩惱的是,當您點擊後退按鈕時,它不會後退一步,而是從應用程序返回到您的主屏幕。

網頁界面

Web 界面對它有一種明確的 iTunes 感覺,但它確實有效! 有許多選擇音樂的選項; 按藝術家、專輯、歌曲名稱、隨機播放、您創建的播放列表、Google 為您創建的播放列表等等。 您可以更改歌曲和專輯詳細信息,您可以從網絡界面中刪除歌曲。 這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但是某些菜單選項在其視覺傳遞方面有點模糊,因此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 在 3 種主要瀏覽器(IE、Firefox 和 Chrome)中特意嘗試了這一點後,我發現它在 Chrome 中響應速度更快、更可靠,我一點也不感到驚訝。

音樂測試版 - 網絡界面

電池..

哎喲!
如果您通過流而不是緩存在 Android 設備上使用該應用程序,我只能說這些。 我發現在通過 3G 或 WiFi 進行流式傳輸時,我的電池壽命以驚人的速度下降,而 Wifi 是那裡的兩大弊端中較小的一個。 將我的電池減少到不到 5 小時對於像我這樣的人來說是可以的,他們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坐在辦公桌前,並且有足夠的電量可供我為手機充電。 我強烈建議如果你打算每天使用它,你附近有一個充電器,因為你可能需要在午餐時間為手機充電,如果你像我一樣,在大部分時間聽音樂日。

之前用過iPhone工作,用iPod的功能在耗電上也好不到哪裡去,在蘋果對比中也是如此; 看看我在那裡做了什麼? Android 擁有自己的設備!

結論..

作為一名 Android 用戶並且肯定不是 iTunes 的粉絲,我發現 Google Music Beta 在使用雲存儲和流媒體功能方面取得了驚人的進步。 如果您是 Android 用戶、音樂愛好者和內心的極客,您可能會急切地想要獲得 Google 音樂的邀請,這是正確的。 玩這個遊戲是一次非常令人興奮的體驗,我期待看到他們接下來用它做什麼,因為它仍處於測試階段並且每天都在積極開發中。

不過最後一個警告:如果你是音樂的重度聽眾,你會在這個帶寬上咀嚼一些帶寬,以確保你在設置中啟用“僅在 Wifi 上播放”,否則你可能會很月底的令人討厭的震驚。 目前沒有任何信息表明澳大利亞移動運營商有任何計劃採用美國的方法來實現每月無限移動數據,因此請務必謹慎處理並仔細監控您的 3G 數據使用情況!

我目前正在嘗試獲得更多邀請,以便盡快通過 Ausdroid Twitter 提供這些邀請,所以請關注此空間!
在那之前:搖滾朋友

機器人搖滾!

/* 自定義 css */ .tdi_3.td-a-rec 文本對齊:居中; .tdi_3 .td-element-style z-index: -1; .tdi_3.td-a-rec-img 文本對齊:左; .tdi_3.td-a-rec-img margin: 0 auto 0 0; @media (max-width: 767px) .tdi_3.td-a-rec-img text-align: center;